近日,大公报记者获悉,由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组建的重症呼吸设备研发平台已着手试产新冠重症患者「救命神器」、首个国产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系统,目前已进入量产和审批阶段,预计年内上市,届时将打破欧美品牌垄断。相比欧美产品更便捷、智能和安全,泵血效率增加30%,血栓风险降低30%,生物智能传感提高8倍。\大公报记者 郭若溪深圳报道 长期以来,国产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弱。以新冠疫情中广为人知的「救命神器」ECMO为例,该设备的使用对于挽救新冠重症患者至关重要,但因核心部件与材料难以攻克等原因,目前主要依赖进口,设备和耗材费用均很高。 60多次迭代 攻克核心工艺 记者了解到,经过加大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以ECMO为代表的高端医疗救护设备国产化已取得一定进展。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德联合研发团队,经过近4年科研攻关,已设计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氧合器和离心泵,整套国产ECMO设备包括氧合器(人工肺)、离心泵(人工心脏)、连续血气检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系统主机。 据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鸣涛介绍,目前内地市场主流的ECMO品牌来自欧美,设备便携性差、血栓风险高、技术老旧,价格更高达350万元(人民币,下同)。汉诺医疗研发的轻便型ECMO智能急救系统更便捷、智能和安全,控制主机重量不到5kg,泵血效率增加30%,生物智能传感提高8倍,血栓风险降低30%。 「与国外的竞品相比,这款国产ECMO完成了离心泵和氧合器的科研技术攻关。我们的离心泵有预充量小、泵血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血细胞破坏小等四大技术优势;通过自主研发设计,也对氧合器进行了多个关键技术突破,包括提高氧气的迁移率、降低跨膜压差、血栓形成概率低等,能减少血细胞破坏,降低30%血栓风险,5升/分钟泵血量。」李鸣涛表示,汉诺研发团队经过了60多次的修改和迭代,调整离心泵泵头叶轮的角度和安装工艺及氧合器内中空纤维膜膜丝缠绕的工艺等。经过涂层技术的改进,在跟国外对手产品泵血效率相同的情况下,已实现让血栓产生的概率降低。 造福患者 价格料下调40% 李鸣涛介绍,一台ECMO开机耗材套包平均5万元,每天治疗费约1万元,患者使用ECMO的治疗时间在1-2周之内,平均花费达20万元。「经过国产化的ECMO设备,其价格预计将低于同类进口设备30%-40%,患者开机一次的耗材套包价格,也将降低40%左右。」 谈到目前国产化仍有哪些难点,李鸣涛坦言,氧合器中的一个关键材料─中空纤维膜,其内地产能还有较大问题,上游供应链无法满足需要。 ?深创新中心打通产业链堵点 2020年4月,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获工信部批覆组建,成为深圳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旨在聚焦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打通创新链产业链堵点和难点,实现医疗装备自主研发,提升整体产业水平、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 作为全国组建的16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联合牵头组建成立,并成立深圳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实体运营。 据深圳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江洪伟介绍,中心采用「公司+联盟」方式,成立深圳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运营实体及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市场化模式运行,整合医疗器械产业龙头企业等创新资源。 血管内插管 连接管路 离心泵(人工心脏).形成动力驱使血液向管道的一方流动,类似心脏的作用。经过60多次的修改和迭代,具预充量小、泵血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血细胞破坏小等四大技术优势,且现在溶血等参数已高于国外。 氧合器膜肺(人工肺).将非氧合血氧合成氧合血。通过自主研发设计,提高氧气的迁移率、降低跨膜压差、血栓形成概率低等,能减少血细胞破坏,降低30%血栓风险,5升/分钟泵血量。改进涂层技术,在跟国外泵血效率相同的情况下,已实现让血栓产生的概率越低。关键材料─中空纤维膜的产能,上游供应链还无法满足需要。 空氧混合器.使用寿命长达14天。 (责任编辑:admin) |